
临潼西河村公益性骨灰纪念堂:解决征迁祖坟难题的公益安息地

临潼区行者街办西河村公益性骨灰纪念堂,是为破解征迁中 “祖坟重复搬迁” 难题、响应殡葬改革而建的民生公益项目。自 2012 年建成以来,通过多元筹资、完善配套,不仅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拆迁户的骨灰存放需求,还为区域征迁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,成为 “征迁民生配套” 与 “公益殡葬” 结合的典型。以下从核心信息、优势特点两方面展开详解:
一、纪念堂核心数据与基础信息
西河村公益性骨灰纪念堂的建设背景、资金来源、规模配套等关键信息清晰,具体如下表所示:
|
项目类别
|
具体内容
|
说明与意义
|
|
建设背景
|
因西河村属临潼新区开发核心区,征迁中频繁出现祖坟重复搬迁,为避免骨灰土葬、方便存放祭扫,2008 年提出方案,2010 年动工,2012 年建成
|
精准对接征迁民生痛点,既减少政府与村民的重复搬迁负担,又响应平坟还耕、火化的殡葬改革政策
|
|
资金来源
|
上级投资 + 村上集资 + 村民投劳,共筹集 32 万元
|
多元筹资模式体现 “政府支持、集体出力、村民参与”,确保建设资金落地,凝聚集体力量
|
|
地址与定位
|
西安市临潼区行者街道西河村水南组(临潼新区中心,近征迁区域)
|
选址靠近征迁核心区,方便本村及周边拆迁户存放骨灰、日常祭扫,减少跨区域奔波
|
|
规模细节
|
总建设面积 200 平方米,设 6 个房间(现用 5 间);总体规划格位 3000 位,已建成 800 位,每间单排 160 位
|
规划容量充足,可长期应对征迁带来的骨灰存放需求;现有房间与格位能满足当前使用
|
|
运营现状
|
2012 年 8 月至今已存放 750 位,服务本村及周边白庙村、马坊村的征迁祖坟搬迁户
|
服务范围延伸至周边拆迁村,不仅解决本村问题,还助力区域征迁工作,实用价值显著
|
|
配套设施
|
投资 10 万元硬化 500 米进入道路;2014 年整理绿化门前广场(扩大停车空间);化纸间与存放间隔离
|
道路硬化解决 “祭扫难走” 问题,广场绿化提升体验,隔离化纸间彻底消除火灾隐患,兼顾便捷与安全
|
|
管理信息
|
专人全天看护管理;联系电话:13572037933
|
24 小时看护保障骨灰安全,公开电话方便拆迁户咨询申请,管理规范贴心
|
|
运营属性
|
村级公益性项目,免费为征迁户存放骨灰,无经营收入
|
纯公益属性,聚焦征迁民生需求,切实减轻拆迁户的殡葬负担
|
二、纪念堂三大核心优势
1. 精准破解征迁痛点,助力区域开发
这是西河村纪念堂最核心的价值 —— 它不是 “被动建设”,而是 “主动解决征迁难题”:西河村作为临潼新区开发核心区,频繁征迁导致祖坟重复搬迁,既增加政府安置成本,又让村民因 “亲人骨灰反复挪动” 困扰。纪念堂建成后,将分散的征迁祖坟骨灰集中存放,彻底结束 “重复搬迁” 历史,既为征迁工作扫清障碍,又让拆迁户 “亲人骨灰有固定安息地”,实现 “政府减负、村民安心” 的双赢。
2. 多元筹资 + 完善配套,兼顾建设与实用
纪念堂从建设到运营,都体现 “接地气、重实用” 的特点:
- 筹资接地气:不依赖单一资金,而是通过 “上级补一点、村上出一点、村民干一点” 的多元模式筹集 32 万元,既减轻各方压力,又让村民因 “投劳” 更有归属感;
- 配套重实用:针对拆迁户祭扫的实际需求,专门花 10 万元硬化 500 米道路(解决农村土路 “雨天泥、晴天灰” 的问题),整理广场扩大停车空间(方便自驾祭扫),还隔离化纸间消除安全隐患 —— 每一项配套都精准解决 “祭扫难、不安全” 的痛点,让公益服务不流于形式。
3. 服务范围延伸,惠及区域拆迁群体
纪念堂打破 “只服务本村” 的局限,将服务延伸至周边白庙村、马坊村的征迁户 —— 这些村同样受临潼新区开发影响,面临祖坟搬迁问题。西河村纪念堂主动承接他们的骨灰存放需求,相当于为区域征迁工作提供了 “共享的殡葬配套”,避免了周边村重复建设的浪费,也让更多拆迁户享受到公益服务,体现了 “区域协同、资源共享” 的民生思维。
三、总结
临潼区行者街办西河村公益性骨灰纪念堂,是 “征迁民生需求” 与 “公益殡葬改革” 结合的优秀案例。它以 “解决征迁痛点” 为出发点,通过多元筹资、完善配套、延伸服务,不仅让本村及周边拆迁户的 “亲人骨灰有处安”,更成为区域征迁工作的 “助推器”,真正体现了村级公益项目 “服务民生、助力发展” 的价值。
若您是西河村及周边白庙村、马坊村的征迁户,有骨灰存放需求,可拨打联系电话 13572037933 咨询,或前往纪念堂地址(临潼区行者街道西河村水南组)现场办理相关手续。
更新日期:2025-10-27 12:19
编辑:西安墓地 信息来源:网络
说明:内容价格仅供参考,实时价格来电咨询。
下一篇:没有了




